传统文化文本比较阅读思维培育研究——清明节话“我家”活动型单元主题课例分享

2022-04 1389 来源:
打印 打印
分享:

2022年4月14日上午,由成都西北中学语文教研组承担的成都市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菜单培训活动在成都西北中学成功举行。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成都西北中学语文组教师参加现场培训,成都市其他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直播平台在线参与。本次培训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文本比较阅读思维培育研究——清明节话‘我家’活动型单元主题课例分享”。

清明节是沿袭千年,具有深刻祭祖文化内涵的古老节日,清明祭祖扫墓已经成为一种节日仪式,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尊礼重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祖先信仰、天地信仰等思想。清明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对相关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研组通过此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怀先人,思考文化现象,追溯自己生命的来处,培养学生面对生命和生活有“敬”与“慎”的态度,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拥有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关心社会生活、自身生活、身边的人和事,进一步探寻生活的意义,感知时代精神和生命追求,实现语文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首先,由语文组教师张晓燕带来《我从哪里来——清明节话‘我家’单元设计框架介绍》专题讲座。张老师分析了本单元设计的现实背景以及文化背景,阐明了单元设计的目标,介绍了单元设计框架的任务构成及设计理念,展示了活动成果并总结了收获,也提出了一些困惑,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随后,语文组教师周茜带来课例展示和分析。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人在历史嬗变转折中的生存样貌有更切近的同情与理解,发现平凡生命的可贵之处,体认平凡之家值得坚守的治家理念,与家族血脉构建更为丰厚深刻的联系。在面对不同家庭时,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并提升价值判断力。在宏观大历史与微观小家史的联系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思辨性地理解当下社会发展中生命个体价值与家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乡土的身份认同感和时代使命感。

本次语文菜单培训的专题讲座和课例展示,既有理论交流的思维碰撞,又有教学实践的灵活运用,为老师们提供了基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方式与路径,具有较好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参培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文/李俊蓉、卢敏

图/段寅珠

审核/覃小兰